风险管理走进“心里”——2016年第三期国际风险管理师资质培训班

  国际风险管理师资质培养班第三期在成都举办,学员们在本期学习中掌握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的知识,导师的精心指导,学员参与大量的实践,风险管理走入每位学员的“心里”。这次培训过程中的实践环节,充分展示了学员在前两期课程学习中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,感受到大家在风险管理认知与认识的巨大进步,距离成为真正的风险管理师仅“一步之遥”。

  本期培训课程着重于培养学员作为管理者把握风险命脉的能力,建立部门驱动机制,消除企业体系建设中“两张皮”的现象,分享企业能力建设的方法。同时,关注基层员工的动机与行为,打破“坚冰”,与违章行为说再见。整个培训过程中,“理论+实践”、“一对一”指导,学员们这里学习就像是与一群密友研讨风险管理的真谛,所做一切努力只为学有所成,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作出贡献。

  企业风险管理驱动系统建设,改变传统驱动方式,扭转思维方式,打开安全管理一片新的“天地”,消除管理“两张皮”。学员共同探讨基于风险驱动,轻松实现“人身伤亡零”的目标

  传统的安全管理,通常以“事故”、“法律法规及上级领导”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焦点与动力,这种以结果或强制要求的驱动使企业不知如何着手,很多时候企业以“任务”的方式去应对,缺乏实现目标的方法。学员们激烈的辩论如何真正实现内驱,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。

 

 

图1. 说一说基于风险驱动给我所在公司带来的变化

  激烈的探讨,带来更加深刻的认知。大家一致认同,基于风险管理驱动,以风险为脉络,系统整合企业管理。基于愿景驱动,实现全员参与,实现“从要我安全”到“我要安全”的跨度,这是员工自我管理的现实体现。

  员工安全培训“到位”了吗?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安全管理部门头疼不已。在历来发生的事故中,绝大多是的报告中都会出来这样一句话“安全培训不到位”。

 

 

图2.人资部门的“苦恼”

  学院告诉你:开发基于风险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建设,根据岗位需求,设计出知识、技能的培训与能力传输方式,再也不用担心员工的胜任力问题。

  构建企业风险管理系统,亲自动手为自己企业风险管理“把脉”。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风险管理师,就一定要会为企业“把脉”,只有诊断清晰,才能为企业开出“药方”。在整个风险管理师资质培养班中,理论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,老师讲过了如何把脉,大家快来尝试一下,如何企业环境风险系统建设把脉。

 

 

图3.老师在点评学员整理出的成果

  您的企业是否还在为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而整日“提心吊胆”?是否还在每天穿梭于工作现场纠正员工的违章行为?88%的不安全行为,真的没有办法管了吗?或许你只是还没有找到对的方法。安全心理学的研讨,ABC的行为分析法,教会你找出员工心中的“动机”,“破冰行动”带领领略不一样的行为模型塑造,原来每个员工都需要一份关心,一份安全,只是,你还没有找到“破冰”利器。本期安全心理学培训,学员们都学会了,你还在等什么呢?赶快加入我们吧。

 

 

图4. 学员分享如何运用“破冰”方法改变员工行为

  发起最后的冲锋,向“国际风险管理师”进发,结合业务写一篇风险管理的毕业论文。不过也不用太担心,有“王牌导师”给学员“一对一辅导”,为指出开题报告的问题。

 

 

图5.现场“一对一”指导论文

  我们的导师可是很严厉的,有没有学员突然感觉上个月努力编写的论文提纲有完全思路不对啊。不用“泪奔”,不要泄气,因为否定一次自己前期的成果,说明你在风险管理的道路上更加精进了一程,下一期答辩的论文才会更加精彩。

  前三期的课程已经顺利完结,各位学员都获得丰富的知识,在风险管理的能力也取得显著的进步,下一期各位学员将接受评审组的检阅,祝福你们顺利的结业,成为真正的风险管理师。

关于我们

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下,商业机构在追求经济上的机遇与回报时,一方面要确保员工与环境的健康和福利,一方面还需把所有经营风险减至最少,要实现这一目标,商业机构就必须拥有一批具备能力、胜任的专业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人员。国际风险管理学院(IRMA)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设立。IRMA为商业性机构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上提供专业的安全、健康、环保风险管理专家培育方案。

联系我们

地址:北京绿地环球文化金融城5号楼17层1711
电话:010-67025682
传真:010-67084966
网址:www.worldirma.com
邮编:100000